第一章
在建黨初期和大革命洪流中艱辛起步
第五節
黨在工農群眾中的宣傳鼓動
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重要問題。黨的四大肯定農民是無產階級的同盟者,強調對于農民的宣傳應當注意地方政府征收田稅的問題,要鼓動農民反對土豪劣紳。對于基督教、天主教傳教勢力所及之地,要鼓動農民反對教堂霸占田莊,反對教堂勾結地痞欺壓良民,“這種口號應視為在農民中發展反帝國主義之導線”。要在國民黨之外獨立進行公開的宣傳工作,并向農民解釋共產黨的性質、黨綱和策略。在農民反抗右派官僚軍閥和地主爭斗中,黨應通過宣傳使農民知道共產黨是真為他們利益而奮斗的黨。在啟發農民階級覺悟的方式方法上,強調提出的口號須切合農民實際,特別宣傳取消苛捐雜稅的口號;要設立夜校、識字班、講演、新劇、壁報等,提高鄉村文化;要宣傳鼓動農民加人農民自衛軍組織,并使其處于黨的政治指導之下。
在中國共產黨推動下,農民運動逐步開展起來。為培養農運骨干,經彭湃等人提議,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在廣州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1924年7月3日,第一屆農民運動講習所開班。農講所學員在校期間,不僅進行鄉村調查研究,還號召農民聯合起來,組織農民協會,組織農民自衛軍,同工人們團結一致推翻帝國主義。在共產黨人彭湃、羅綺園、阮嘯仙、譚植棠、毛澤東相繼主持下,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連續舉辦6屆,為全國 20個省區培訓了700多名農運骨干,有力地促進了全國農民運動的開展。
毛澤東從1925年開始以主要精力領導農民運動,并注重研究中國農民問題。1925年12月,毛澤東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鮮明提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指出中國無產階級最廣大和最忠實的同盟軍是農民。1926年1月,他又發表《中國農民中各階級的分析及其對于革命的態度》一文,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法,將農村居民分為大地主、小地主、自耕農、半自耕農、半益農、貧農、雇農及鄉村手工業者、游民8個階級,并就各個階級對革命的態度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科學分析,初步形成關于農村階級分析的理論。這就為中國共產黨正確認識農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制定對農民的政策,奠定了重要基礎。
來源:《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簡史》